首页 资讯 正文

长沙千余“乡村工匠”巧手织就振兴梦|乡村行·看振兴

体育正文 73 0

长沙千余“乡村工匠”巧手织就振兴梦|乡村行·看振兴

长沙千余“乡村工匠”巧手织就振兴梦|乡村行·看振兴

长沙晚报全媒体(méitǐ)记者 唐朝昭 通讯员 刘友琼 过筛声、刀刻声、梭织(suōzhī)声……在长沙的乡野间,有这样一群乡村工匠,他们用老手艺唤起乡土文化的生命力,更凭借一手绝技(juéjì)激发乡村产业活力,成为(chéngwéi)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。 乡村工匠,指的是(shì)县域内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,能够扎根农村,传承发展(fāzhǎn)传统技艺,转化应用传统技艺,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,推动(tuīdòng)乡村振兴发展的技能人才。 目前,长沙(chángshā)共认定“乡村(xiāngcūn)工匠”1020人,评定“乡村名匠工作室”18家。这些来自刺绣印染、纺织服饰、传统建筑、陶瓷烧造、特色食品加工制作(zhìzuò)等领域的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,正用一技之长,撬动(qiàodòng)一方振兴。 老手艺乘上(chéngshàng)农文旅融合发展“东风” 眼下,苎麻新绿正抽条,这是制作浏阳夏布(xiàbù)的最佳(zuìjiā)原料——“鸡骨白”苎麻的收获季。 浏阳夏布是长沙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,其中,浏阳高坪镇的夏布更是以“织工(zhīgōng)精巧、质地细腻”闻名于(yú)世,浏阳夏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梁长进的乡村名匠工作室正落户于此(cǐ)。 收麻、浸麻、剥麻、漂洗、绩麻、绞团、整经、绩纱、穿筘(kòu)、织造……60余道(yúdào)细腻繁琐的工序,梁长进一做就是四十多年。 从浏阳夏布(xiàbù)的黄金时代(huángjīnshídài)到市场逐步萎缩,他深感(shēngǎn)“不创新就没有发展,不传承就没有保护”。这些年,梁长进在反复(fǎnfù)思考和实践中,对传统夏布工艺进行了改进升级,同时结合市场需求,在家居服饰、工艺品、艺术品等领域研发出400多种夏布衍生产品,深受(shēnshòu)国内外消费者青睐。 令人欣喜的(de)是,乘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,浏阳夏布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目光,知名度不断提升(tíshēng)。2023年,梁长进乡村名匠工作室正式设立。他将周边几十户村民带动起来,让大家在家门口就业,在木梭穿梭间(jiān),共同用双手(shuāngshǒu)编织“致富梦”。 在传承夏布(xiàbù)技艺以外,梁长进这些(zhèxiē)年还致力于宣传夏布文化。他在高坪镇太坪村开设的夏布文化展示中心,集夏布生产经营、科普研学、非遗体验于一体,年接待(jiēdài)研学游客1万人以上,推动浏阳(liúyáng)夏布“出彩”更“出圈”。 宝藏(bǎozàng)土特产变身“舌尖上的非遗” 夏布以外,豆豉也是当之无愧的浏阳好物。浏阳农家制作豆豉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中叶,1935年的《中国实业志(zhì)》亦有记载(jìzǎi):“湖南(húnán)豆豉以浏阳产为最著名”。 走进湖南天马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的(de)生产厂房,醇厚的豉香扑面而来。在这里(zhèlǐ),一颗小小的黑豆经历筛选、洗涤、浸泡、沥干、蒸制、摊凉、制曲、洗霉(xǐméi)、发酵等繁琐工序,最终蜕变为风味十足的“天马山”窠心豆豉。 “豆子浸泡后,含水量要达到(dádào)45%左右,季节不同浸泡时间也不同”“经过两次蒸制(zhēngzhì)、两次发酵的豆豉(dòuchǐ)香味会更加浓郁”……1962年出生的王金山是浏阳豆豉传统手工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。谈到制作豆豉的诀窍(juéqiào),他娓娓道来,如数家珍。“尽管这些年生产设备在(zài)更替,但传统工艺我们始终在坚守。” 早在1988年,王金山独创的窠心豆豉便(biàn)在全国(quánguó)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奖,2001年又获得湖南农博会金奖。“它的香味最为浓郁,制100斤(jīn)豆豉只能得窠心豆豉25斤。” 近年来,王金山先后助力浏阳豆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和(hé)省级非遗(fēiyí)荣誉(róngyù)。他的浏阳豆豉乡村名匠工作室成立以来,传授浏阳豆豉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收徒10余人,带动当地150余人次就业。 如今,在外求学归来的儿子王力也接过了父亲的老手艺,投身到这份豉香四溢的事业中,让(ràng)地道浏阳(liúyáng)味接续传承。 每年评选(píngxuǎn)设立约10家乡村名匠工作室 近年来,长沙高度重视乡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,实施“乡村工匠”培育工程,注重发现和培养传统手工艺(shǒugōngyì)人、非遗传(yíchuán)承人。 “2021年起,长沙建立了‘乡村工匠’认定发证制度,认定一批(yīpī)具有代表性的花卉苗木(huāhuìmiáomù)制作、湘绣、铜官(tóngguān)陶瓷、木工等乡村工匠和名匠工作室。”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对取得初级、中级、高级证书的人员,长沙分别给予2000元(yuán)、3000元、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,并支持其(qí)设立乡村名匠工作室。 这是一场关于技艺传承(chuánchéng)与产业振兴的双向奔赴。据悉,长沙每年评选设立10家(jiā)左右乡村名匠工作室,乡村名匠工作室由经认定的高级乡村工匠领衔(lǐngxián),以传承乡村特色技艺技能为重点,每家给予5万元(wànyuán)配套支持。
长沙千余“乡村工匠”巧手织就振兴梦|乡村行·看振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